瀘縣佳泰路彩虹橋西500米處
          +0830-8183199
          當前位置:> 培訓中心 >> 校本研修
          淺議怎樣讀懂古代詩歌
          2016-11-6    作者:lxlc    點擊數(shù):896

          淺議怎樣讀懂古代詩歌

          梁琴

          中華文化化博大精深,而唐詩宋詞又是這文化長廊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。在古詩詞的教學中,常常讓人尷尬的是,學生不能理解詩歌的含義,不能體會詩人的情感,更不能含英咀華,去品味去把玩詩句。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詩人表達情感比較隱晦,又因詩人想象豐富、思維跳躍性較大,而把自己豐富的思想用極為精煉的語言來表達(極為講究煉字煉句);也有學生的地區(qū)差異因素,就如我們學校的學生(城鄉(xiāng)中學),大多孩子都是來自農村,書籍閱讀量比較小,知識面較窄,對于詩詞中的典故不能理解,詩歌中意象不能正確的把握,有的甚至從未聽聞。就這些原因,造成了對古詩詞內容理解的困難。

          針對上述情況,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要做到有的放矢,必須讓學生多讀書拓展知識面,積累詩詞中相關意象的象征意,再結合一些解讀詩歌的方法,從而準確地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情感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,在詩歌的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自己讀詩三遍以上,讀的時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詩題、作者、關鍵詞句(詩眼)、意象、注釋。接下來以詩詞為例進行說明。

          一、從詩題入手,理解內容。

         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,也是詩歌的眼睛。我們透過詩歌的題目可以了解詩歌所寫的意象內容、寫作緣由以及作者的情感等。

          山居秋暝》告訴我們本詩是寫秋天傍晚的山居景象的,《越中覽古》這首詩透過題目可知是一首懷古諷今的詩,《蜀相》寫的是諸葛亮,對古人的懷念或憑悼,由此猜想可能是一首借古人傷己的詩,《春江花月夜》可知主要描寫江水、花、月這些意象,李商隱的《夜雨寄北》詩作內容沒有離開夜,而且這是一個雨夜,滂沱大雨也好,綿綿細雨也罷,這一夜詩人無法入眠要給遠方的親人或是友人寄去綿綿情思,又如杜甫的《旅夜書懷》,寫的是漂泊他的游子抒發(fā)自己的憤懣的 情感,如北宋寇準的《春日登樓懷歸》一詩,從題目就可以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春天登樓遠眺所見之景,抒的是懷念家鄉(xiāng)之情。“高樓聊引望,杳杳一川平。野水無人渡,孤舟盡日橫。荒村生斷靄,古寺語流鶯。舊業(yè)遙清渭,沉思忽自驚。”這首詩要求結合全詩分析詩人從“聊”到“驚”的感情變化。如果我們注意了詩的題目,就能不難分析出這是眼前之景觸動(驚)了詩人的思鄉(xiāng)之情。

          二、了解作者,把握詩歌內容

         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,必須知人論世。同樣的景物,因詩人遭遇、心境的不同,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感。秋天,有人逢秋悲寂寥,也有言秋日勝春朝。有人贊美“紅于二月花”,有人卻傷心地覺得“總是離人淚”。因此,讀詩時,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如何、境況如何,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如何,朝政如何,還要了解詩人的風格。聯(lián)系這些背景,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。

          三曹詩風的蒼涼雄??;

          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;

          孟浩然詩風的語淡者味重、恬靜渾?。?

          王維詩風的恬淡含蓄,氣韻生動(“詩中有畫”);

          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且情思婉約;

          高適、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;

          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;

          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、奇特新穎;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;

          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;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;

          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,雅俗共賞;

          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;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;

          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;李煜詞風的頹靡傷感、細膩感人;

          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、語近情深;

          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;

          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;

          蘇軾詞風的雄健豪放;

          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;

          黃庭堅詞風的流暢自然;

          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;

          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;

          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;

          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、明朗流暢;

          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;

          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、清妙秀遠等等。

          以上概括,也許未必確當,我們應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,加強對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,從而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。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可能感觸更深,記得更牢。 特別指出的是,我們說某一作家具有某種風格,并不意味著這位詩人的所有作品都具有這種格調。例如,蘇軾這位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,他的悼亡詞《江城子》(十年生死兩茫茫)其悲戚哀婉感人至深,應不在李清照《聲聲慢》之下。反過來,婉約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《絕句》(生當作人杰)所展現(xiàn)出來的雄奇豪放,頗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。這一點在鑒賞時應加以注意。

          王安石的《梅花》:“墻角數(shù)枝梅,凌寒獨自開。遙知不是雪,為有暗香來。”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。他在擔任宰相期間,力主改革,但最終因保守派的反對而失敗。王安石堅持自己的改革主張,不向保守派屈服。了解了這樣的背景,就能知道,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,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態(tài)度。不管處境如何,寒冷且無花為伴,梅花依然會開放,并逸香于世。又如王維是一個亦官亦隱的詩人,有了這樣的背景知識,再來讀他的《山居秋暝》,就很容易把握了。“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”詩人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都寫進這美妙無比的景色中了。

          三、抓關鍵的詞句,理解詩歌內容

          所謂關鍵字詞就是詩歌的詩眼,詩眼是詩歌情感所流露的地方,抓住了詩眼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。如李煜的《虞美人》這首詞,關鍵的句子就是“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,一個“愁”揭示了作者整首詞流露的情感,再結合詩人的生平和寫作背景,不難理解這是表達南唐后主的亡國之痛故國之思這樣的愁情。例如蘇軾的《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》: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,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?;厥紫騺硎捝?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”這首詞作于貶謫黃州后第三年,寫眼前景,寓心中事,由自然現(xiàn)象談人生哲理,詩中的“一蓑煙雨任平生”和“也無風雨也無晴”兩句顯然是作者那種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實反映。再如李清照的《一剪梅》紅藕香殘玉簟秋。輕解羅裳,獨上蘭舟。云中誰寄錦書來?雁字回時,月滿西樓?;ㄗ燥h零水自流。一種相思,兩處閑愁。此情無計可消除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。這首詞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后,抓住“一種相思,兩處閑愁。”可知此詞寄寓著清照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,離別后的相思之苦。寫自己的相思之苦、閑愁之深的同時,由己身推想到對方,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,而是雙方面的,以見兩心之相印。這兩句也是上闋“云中”句的補充和引申,說明盡管天長水遠,錦書未來,而兩地相思之情出無二致,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。這兩句既是分列的,又是合一的。合起來看,從“一種相思”到“兩處閑愁”,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。其分合,表明此情是一而二、二而一的;其深化,則訴說此情已由“思”而化為“愁”。下句“此情無計可消除”,緊接這兩句。正因人已分兩處,心已籠罩深愁,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。

          四、抓意象,理解詩歌內容

          意象就是詩中描繪的藝術形象。詩歌借助意象來表情達意。詩人“登山則情滿于山,觀海則意溢于海”,解讀詩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蘊含于“山”“水”中的情意。在古典詩歌中,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時代不同詩人的筆下反復出現(xiàn),其涵義也具有了穩(wěn)定性。對這些常見意象應作為讀詩常識把握好。

          常見意象一般具有的約定性的涵義。但這些常見意象有時在詩人筆下還會有非約定性的涵義,同時,詩中更多的是詩人即興描繪的意象,其涵義也不具有約定性,這些都需要從具體作品中去感受把握。

          古人在創(chuàng)作詩歌時,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意象,它們在詩詞中的寓意幾乎是不變化的。例如折柳、楊柳曲、灞橋、陽關、長亭、煙波等常常表達送別離愁;夕陽、西風、寒蟬、歸雁、子規(guī)、浮云等常常表達羈旅愁緒;登高、憑欄、搗衣、寒砧、鴛鴦、鷓鴣等表達相思情懷的;烽火、金戈、戰(zhàn)馬、玉關、大漠、塞外、黑河等表達戰(zhàn)亂戍邊的。了解了這些常用意象的寓意,就能夠十分快捷地掌握詩詞的情感、主旨。例如晏幾道的《鷓鴣天》

          十里樓臺倚翠微,百花深處杜鵑啼。殷勤自與行人語,不似流鶯取次飛。驚夢覺,弄晴時。聲聲只道不如歸。天涯豈是無歸意,爭奈歸期未可期。

          在這首詞中,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?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?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?

          如果知道杜鵑這一意象在古典詩詞中常用來表達思鄉(xiāng)情感的,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。表達思鄉(xiāng)、思親、思友情感的還有明月。例如李白的《靜夜思》蘇軾的《水調歌頭。明月幾時有》,張九齡的《望月懷遠》。

          五、關注詩歌后的注釋

          有的詩歌讀完后一頭霧水,不知道作者究竟表達什么情感,可當仔細分析詩歌后的注釋就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他表達的情感也在注釋中流露出來了。在考試中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,關鍵是我們要仔細要善于挖掘。如首先要認真看題目,因為題目常常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,如時間、季節(jié)、事件。例如《芙蓉樓送辛漸》,告訴你是送別詩;《邯鄲冬至夜思家》,告訴你是思念家人;《山居秋暝》則告訴你時間、事件。其次是作者。作者往往告訴我們其生活的年代,如果是宋人,就要聯(lián)想到宋朝那段特定的歷史。其三是讀作品本身。四是讀注釋(有的有,有的沒有)。同學們常常忽略了注釋。注釋的作用不可小視。有的是解釋字詞的,例如2006年天津卷如果不注釋了“磧”“白練”,“無數(shù)鈴聲遙過磧”就不好理解。2006年廣東卷釋“艭”、“海幢”,2003年全國卷釋“安禪”“毒龍”,如果這些字詞障礙不掃除,就不可能準確地理解詩詞的表面意義,更何況深層的含義了。有的是說明有關背景的。例如2005年全國卷《邯鄲冬至夜思家》注:冬至,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(jié)日。這一注釋是回答“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”的鑰匙。2007年全國卷蘇軾《望江南·超然臺作》注①超然臺②寒食。這里“寒食”點明了季節(jié),更說明了環(huán)境,是在清明節(jié)前。詩人“酒醒卻咨嗟”,那么“思故國”就不單單是思念家鄉(xiāng)的親人和家鄉(xiāng),一定還連帶想起了許多其他的事情。對超然臺的解說告訴了寫作背景,“超然臺:在密州城北。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”,是回答“(1)從詞中的“咨嗟”、“休對”、“且將”這些詞語看,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(xiàn)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?請簡要分析。”的重要參考。2007年福建卷《武夷山中》注釋①謝枋得②十年。這兩個注釋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生平遭際、志向、以及寫作背景。為回答“這首詩體現(xiàn)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?”作了充分的暗示,他的絕食而死,不正是“梅花”凌霜傲雪精神的寫照嗎?或者說正是因為他心中有對美華凌寒傲雪精神的向往,才有了“絕食而死”的英雄行為??矗⑨尪嗝粗匾?!

          閱讀欣賞詩歌的技巧很多,各人的方法也不盡相同。其實,任何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,最根本的是加強個人的文學修養(yǎng)。通過多讀,身臨其境,與作者同悲同喜,穿越時空與作者對話,讓思維的火花產生碰撞,與作者產生共鳴。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作品,含英咀華。努力讓品詩成為一種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種痛苦。

          備案序號:蜀ICP備14029754號-1 投訴電話: 010-66092315、66093315 監(jiān)督舉報郵箱:12391@moe.edu.cn | COPYRIGHT 2014 瀘縣梁才學校版權所有 成都市永風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支持
          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舉報中心        四川省互聯(lián)網(wǎng)舉報中心
          精品国产髙清在线看国产毛片,最新在线观看av网站,一区二区欧美日韩,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浪潮